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厦门市2025年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四平市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广告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厦门市2025年农机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厦农〔2025〕133号


集美、海沧、同安、翔安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思明区市政园林

局,湖里区住房和建设局,局相关处室、直属单位:

现将《厦门市2025年农机化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附件:1.厦门市2025年农机化工作要点

2.厦门市2025年农机化工作目标任务表

厦门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5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附件1

厦门市2025年农机化工作要点

2025年全市农机化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省农机化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农业生产实际,围绕“补短板、促全程、优服务”,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升3个百分点以上、水稻机种水平提升9个百分点以上,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重点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一、紧盯短板弱项,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水平

(一)强化农机化生产服务组织。积极发挥农业机械主力军作用,精心组织指导重要农时农机化生产服务,按要求发放跨区作业证并组织跨区作业,配合中石化、中石油做好农机作业用油供应保障并加大优惠力度。

(二)促进水稻机种水平再提升。进一步加大水(旱)稻精量播种机直播和无人机飞播应用普及力度,指导顺仔、御蔬佳2家合作社水稻育秧中心增加工厂化育秧规模,做好全市现有水稻插秧机调度工作并用好用足,确保我市水稻机种水平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赶超全省平均水平。

(三)实现薯类、花生机种实质性突破。同安、翔安区要分别开展甘薯、花生机种试点,摸索当地适用的甘薯移栽、花生播种农业机械,为下一步填补我市甘薯机械化移栽空白、提升马铃薯及花生机种水平,突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瓶颈提供有力支撑。

(四)培育状大农机社会化服务力量。同安、翔安区要鼓励指导现有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和各类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强规范化、规模化建设,配强主力机型,扩大服务面积,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农资统购、烘干仓储等“一站式”服务。海沧区要新建1个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对外提供农机作业服务。集美区要鼓励辖区农业经营主体成立本地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区要抓好粮食生产机械化社会化服务补助实施细则落实。

二、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农机装备升级换代

(一)落实购机补贴。积极宣传新一轮购机补贴政策,及时规范受理办理补贴申请。强化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支持购置使用高端智能、绿色高效、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积极推进“适机列补”,做好购机补贴投档,适时开展机具现场演示评价等活动,防范不适用机具列入补贴。抓好政策实施监管,严厉打击骗补套补行为,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各区要积极配合省厅加强补贴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对鉴定获证企业产品开展全覆盖监督抽查,重点抓好辖区内鉴定申请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核实和反馈。

(二)加快报废更新。持续推进老旧农机报废,联合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印发2025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细化档次安排,将田间作业检测终端、植保无人机等10种机具纳入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范围,机具报废种类增加到25类。各区要优化工作流程,完善拆解档案,继续开展报废机具集中回收、集中处置,减少二次装卸,降低报废机具运输成本,同时加强督促推进,加快机具拆解和资金兑付,确保年度农机报废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任务提前完成。加快农机领域北斗终端规模化应用。

(三)推进优机优补。按照“优机优补”“有进有出”要求,建立健全优机评价机制,定好优机指标,防控廉政风险,加快制定我市“优机优补”工作方案,将粮食生产、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重点关键农机装备等纳入“优机”范围,按规定优化补贴标准。积极引导绿瓢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本地农机企业开展智能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协调加快推进相关产品定型、鉴定、推广。

三、护航粮食安全,增强农机减损抗灾能力

(一)提升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分解下达2025年全市粮食产地烘干能力提升目标任务。各区要落实属地责任,加强与财政、资规、电力等部门协调,科学合理谋划,强化政策支持,紧盯序时进度,抓好督促指导,确保粮食产地烘干能力达到93%以上。市局将每月调度各区建设进展情况并适时通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将纳入相关考核内容。

(二)抓好水稻机收减损。各区要推广普及机收减损技术和作业质量标准,扩大低损高效收获机具应用,承办全市性农机具现场演示观摩活动。同安、翔安区要开展水(旱)稻机收减损大比武大培训活动。同安区要继续做好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推动水(旱)稻机收平均损失率再降低至少0.1个百分点。

(三)加强农机防灾减灾。海沧区要新建1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同安、翔安区要完善现有3支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配套建设和运行机制。各区积极争取农机应急作业服务保障预算,做好主要农机具应急调度、作业服务、技能培训,夯实应急作业服务基础,切实增强农机防灾减灾能力。

四、着眼科技赋能,强化农机示范推广应用

(一)示范推广新机具新技术。持续开展我市适用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各区要认真梳理当地农机化关键环节短板清单,针对性示范和推广先进适用机械装备。组织同安、翔安区农机推广人员参加全国甘薯全产业链关键机具技术示范与应用观摩活动暨全省甘薯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培训班,重点学习引进甘薯移栽机具、技术。

(二)提高机手作业技能。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训开展机械化措施促进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等技术培训,确保农机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具使用方法和维护技能。灵活采取演示、培训、指导、宣传等多种形式,向农民普及农机农艺融合优势,提高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接受程度。组织全市农机手选拔并参加全省农机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增进交流学习借鉴。

(三)培育农机新应用场景。拓展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应用领域,鼓励各区利用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打造植保、播种、施肥、运输、饲料投喂等农业领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尝试探索低空航空器在农情监测等方面应用。

五、落实多措并举,筑牢农机安全生产防线

(一)开展多功能拖拉机清零“回头看”。各区要落实与道交、公安交警部门协同联动机制,加强联合执法。结合监控拍摄、轨迹分析等,严厉查处无牌无证驾驶、载人、非法改拼装等违法行为。用足用好农机报废补贴政策,通过入户宣传、动员报废等方式,引导机主拆解多功能拖拉机实物,彻底消除风险隐患。

(二)深化农机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农机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子方案(2024—2026年)》,强化农机安全源头监管和隐患治理,持续深化拖拉机运输机组专项整治成效,加强安全督促指导。加大《农业机械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宣传,强化隐患排查。各区要进一步压实属地责任,综合施策,下大力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年检水平(各区年检率指标要求详见附件2)。

(三)强化轨道运输机安全监管。在农忙季节,组织人员对轨道运输机进行实地抽查,重点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防护措施等,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压实农机合作社等主体的安全生产责任,定期组织自查自纠;要加强对设备操作人员宣传和培训,杜绝违规操作,防范违规载人。

(四)深化“平安农机”建设。落实省厅“平安农机”品牌建设工作指引,形成本地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长效机制。开展农机安全宣传“五进”、农机“安全生产月”“安全咨询日”等系列活动。组织参加全国农机安全生产普法知识竞赛,编印宣传册、安全操作规程等宣传材料,提高宣传覆盖面,提升农机手安全生产和守法意识。海沧区组织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暨农机事故处置演练。

六、聚焦风险防控,严抓农机补贴资金监管

扎实开展乡村振兴资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一)加快资金拨付。各区要落实农机购置、农机报废补贴办理时限要求,提高资金拨付效率,确保补贴资金兑付达到90%以上。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农机部门应于25个工作日向财政部门提交结算材料,40个工作日内将资金拨付到账。

(二)压实主体责任。集美、同安、翔安区要指导建设至少1家农机经销示范门店,落实转账购机、建立销售台账、张贴流程图、补贴机具目录等要求。要加强对本地农机经销企业的指导服务,每半年至少开展1次政策宣传、警示教育和经销行为检查,强化依规参与购机补贴意识。

(三)防范补贴风险。要落实落细补贴机具核验要求,提高补贴机具核验质量,发现异常情形及时查处并主动报告。对单人多台套、短期内大批量、同一主体连年重复购置等问题线索及时调查,建立健全机具联审联验机制,防止其他项目补贴过的机具又重复申领购机补贴,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置。

您的打赏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打赏支持

相关推荐

用户评论

暂时还没有人发言呢~

吉林天兴农机制造有限公司

吉林天兴品牌商城 2年前

读者打赏

余额支付:1